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媒体行 > “脱贫攻坚回头看 乡村振兴向前走”云观广西采风活动 > 采风路线 > 河池 > 正文 |
走进河池宜州区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 |
2022年03月09日 17:48 来源:河池日报 编辑:邓达 |
看得见振兴 留得住乡愁——走进河池宜州区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破晓之晨,在一唱一和、悠扬婉转的山歌中,走向钟灵毓秀的田园风光与人文风情,直叫人赏心悦目、心平气静。 下枧社区-马山塘屯-坝头屯-浙江大学旧址一览(航拍)。 韦炳华 摄 歌仙桥、壮古佬、流河寨、刘三姐故居、歌仙庙景区——刘三姐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带,与蚕桑产业发展区、甘蔗生产种植区、休闲乡村旅游区一起抒写着美丽的诗篇,这正是大自然馈赠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的真实写照。 三姐迎宾。 以风景秀美的下枧河为轴,串联河流景观、田园风光、美丽乡村、人文历史等,宜州区通过提升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对沿河两岸进行景观改造,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沿线村庄田园风貌,融入刘三姐文化元素,重点打造景观节点,塑造出了一带三区的美丽蓝图。 一带三区——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规划图。 三姐故里景区扩建效果图。 早春三月养蚕忙,初夏时分酿桑酒,秋来桑枝做菌棒,冬日喜饮蔗糖水……宁静的乡村,蕴含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 桑园。 桑葚。 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通过建设鲜茧收购中心,整合桑、蚕、果、菌、禽多种产业链,开发桑叶茶、桑葚酒、桑杆食用菌等衍生产品,田园综合体逐步实现蚕桑资源循环利用开发;通过开展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与加工企业联动发展,将其打造成“甘蔗—制糖—酒精生产、蔗渣造纸—生物肥料”和“甘蔗—蔗叶生物饲料—畜禽喂养—有机肥入田”等循环产业体系;充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完善项目区旅游服务设施,增加多元旅游项目。 糖蔗。 食用菌。 在助力田园综合体创建工作中,宜州区始终坚持田园综合体建设三部曲——兴农、为农、乡村振兴。坚持以农为基,依托资源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以民为本,紧密利益关联。 手工艺品。 结合生态观光、垂钓休闲、林下采摘等项目开发乡村旅游,实现三产融合,推动田园综合体桑蚕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打造桑蚕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鼓励村民成立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蔗园骑行路线、甘蔗主题农家乐等旅游产业,形成以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产业能人带动、村民种植、企业收购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农民自主种植的水果蔬菜,开发果蔬采摘、田园观光、农耕体验、农业科普、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引导村民创作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带动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有效带动周边群众持续增收。 歌仙桥。 同时,宜州区通过整村推进风貌改造与整治,“三清三拆”美化亮化村屯环境,使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区域范围内村庄统一立面风格,人居环境整洁干净,文体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马山塘壮古佬风景区自然风光。 登马安山远眺,桑田、蔗海、农庄与河流、石林、景区风光相映成趣,山水人文,此间一览无遗。自田园综合体创建以来,该区共完成资金投入84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78.11%,田园综合体已初见雏形。 山歌里听得见乡愁,田园上看得见振兴……随着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刘三姐”和“阿牛哥”唱着山歌回到故乡,与亲朋共创美好家园。 三姐故里。 未来,宜州区将继续围绕刘三姐歌乡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重点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地方文化挖掘工程、独特景观营造工程、乡村社会治理工程和集体经济培育工程等七大工程,进一步扩大田园综合体发展优势,让山歌传得更远,让乡愁走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美,让乡村更加振兴。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