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红色故事 弘扬传统文化
——宏都社区72岁社区义务宣讲员梁学杰的故事
梁学杰
柳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静佳
柳南区河西街道宏都社区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宣讲员,他的宣讲受到不少社区居民的喜爱。6月30日,记者在柳侯公园见到了他——72岁的社区义务宣讲员梁学杰。
2014年,已退休的梁学杰偶然看到社区招募义务宣讲员。想起自己在柳州铁路局印刷厂工作时曾担任一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有宣讲经验,正好能发挥余热,于是他马上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社区义务宣讲员。
梁学杰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社区宣传工作,给社区居民讲述红色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等。可是,万事开头难,刚进行宣讲时并不顺利。
“最初宣讲的时候,理论内容较多,大家觉得比较乏味。”梁学杰说,为了让宣讲“说进心里”,他开始琢磨改进宣讲方式。长期坚持看报的他,发现报纸上刊登的许多事例可以糅合到理论中,使宣讲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
结合事例开展宣讲,效果比以前好,听的人越来越多。不过,梁学杰希望能有更多居民来听宣讲,让宣讲更出彩成了他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一次,在听《南湖的船》这首歌时,梁学杰发现,歌词内容就是历史的缩影,音乐又很有感染力,他想:何不利用唱歌的方式进行宣讲?从那时起,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他开始自学唱歌,用心选取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词曲创作俱佳的歌曲。学会之后,他在宣讲过程中唱响这些歌曲,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多人情不自禁地和他一起唱。
有歌声相伴,宣讲效果可谓锦上添花,由此也吸引了更多居民踊跃参与,影响力不断提升。
除了自学唱歌,梁学杰还严格纠正自己的普通话发音。他说:“宣讲内容要准确传达,就不能有错误发音。”于是,他自备一本字典,以便查找汉字的准确读音。有时,遇到发音把握不准的生字,他还向孙辈请教:“孩子们从小学习普通话,发音比我标准,向他们请教还能增近我们之间的关系。”
最初,梁学杰退休后做社区义务宣讲员,家里人并不同意,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如今,看到他宣讲状态越来越好,身体、心态都不错,还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家里人便再无顾虑,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得到家人的支持,梁学杰心情也很舒畅,宣讲干劲也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