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闪亮的日夜,一次次忘我的竞赛,随着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主火炬缓缓熄灭,一场青春遇见的故事圆满画上了句号。当所有的悬念都已揭晓,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味与思考:学青会给广西留下了什么?你将如何记住这场青春盛宴?
如李大钊所说,青春就是“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这些天来,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一往无前,用赛场上燃烧的斗志,展示青春最好的模样——
鼓舞人心的,是激情的超越。田径项目,14岁浙江少女陈妤颉在中学组女子100米赛道上一马当先,夺冠成绩甚至压倒了大学乙组的亚运会冠军葛曼棋;举重赛场,福州妹子徐璐莹以抓举平世界纪录、总成绩超世界青年纪录的高光表现问鼎;游泳池里,18岁郑州小伙王浩宇摘取了五块金牌,延续着杭州亚运会以来的神勇表现……当下的高度,成为了历史的刻度,有过烈火的淬炼,青春才如真金般炫目。
牵动情绪的,是倔强的坚持。女子柔道-70公斤级金牌战,广州队运动员刘露受伤离场,她用一只脚支撑自己回到比赛;男子4×400米接力,广西第三棒队员卢显江拉伤后没有退赛,忍痛以单脚跳跃的方式完成交接……年轻选手们始终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风起云涌的赛场,去理解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郎平说的:“女排精神不是赢,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打动大众的,是鲜活明亮的姿态。学青会上南宁技巧队技压全场,第一时间火爆出圈的不是队员,而是被网友称为“南宁桂纶镁”的教练黄海洋。田径场上化着淡妆、个性十足的吴艳妮,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从奥运会、亚运会到学青会,观众愈发认识到,体育赛事之所以风情万种,根本原因在于人,那些宏大叙事里的运动员,有跟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在多元的价值取向中,赛场不只有输赢,我们不只是观众,每个人都可以在体育精神内核外,拥有更多的自由表达。
就这样,一连串成就了欢乐、遗憾、成长、梦想的瞬间,在时间之海中,在八桂大地上,锚定了首届学青会的独特意义——
这是探索,以引领之姿,答时代之问。“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百年前的呐喊早掷地有声地落入现实,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体教融合指出了方向。一批批后浪将从学青会的源头,奔向全运会、亚运会和奥运会的潮头。
这是融合,以蓬勃之势,开未有之局。“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正式合二为一,灯光闪耀,舞台宽广,火炬在广西点燃,传递向海阔天空的未来,心怀梦想的青少年有了一片自由翱翔的新天地。
这也是证明,以青春之名,赴未来之约。广西成功举办过世界体操锦标赛、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顶级赛事,但在综合性运动会的考场里,考验的是包括城市建设、运转协调、文化底蕴在内的综合实力,呈现的是比世界级单项赛事更复杂的考题。第一次应考,广西14个设区市并肩作答,让不同运动项目的精彩在家门口开枝散叶,让壮美广西的自然之韵、人文之魂、发展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请记住这场相聚吧,带着被激发的勇气、拥有过的感动,回归各自的人生赛道,开启下一段光荣征程,像王蒙在《青春万岁》序诗里一样豪情万丈,“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来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点击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内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