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地方。这里自古为湘桂走廊咽喉要津,码头众多,商贸繁荣,在明清时期尤甚,徐霞客称之为“千家之市”。
界首,也是一个令无数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一支支红军就是在这里渡过湘江。许多红军将士在此壮烈牺牲,永远留在了界首的黄土地上,也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1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安县红军长征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的渡江广场。广场中央一座红军雕像无言矗立,周围铺设青石绿草,沉静而又庄严。
“这座雕像名为‘一往无前’,雕像上红军指战员奋勇向前,象征着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与敌人浴血鏖战。战士身后一枚枚飞舞的弹片,象征着红军的战斗精神,也象征着在湘江战役当中牺牲的红军烈士们。”与记者同行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馆长尹汤怀介绍道。
从湘江西岸的胜利广场,一路走到当时的中央红军临时渡江指挥部旧址红军堂,沿路可以看到12块石碑,其中7块刻着当年在红军堂发出的电文,5块刻着红军在界首渡江的大事记。它们和红军堂上的弹痕一起,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连着红军堂,就是遍布骑楼的界首古街,也叫“红军街”。当时这里商贾云集,十分繁华。红军渡过湘江后在此暂住,宣传革命道理,进行后勤补给,部队晚上睡在骑楼廊下,对百姓秋毫无犯。古街两旁的房子很多都有百年历史,行走在此,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红军路过此处时,打土豪给老百姓分粮食、分猪肉的热闹场景。
昔日铁马金戈处,而今迈步启新篇。
产业振兴,让不少居民走上致富路。柑橘种植加工业已成为兴安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前往渡江遗址公园的路上,记者看到成片的柑橘林。11月正是柑橘采收的时节,道路上行驶着一辆辆拉满柑橘的货车,路边摆满了售卖柑橘的小摊。“小小柑橘,是红色的果,也是百姓的幸福果、致富果。不少人靠它过上了好日子。”尹汤怀说。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渡江广场,记者看到不少居民带着家人前来散步。“这里环境不错,空气也很好。自从公园修好以后,我就经常带小孩来,也让他接受一下红色教育。”在附近医院工作的黄松对记者说。
改变还不止于此。红色旅游也带来了新机遇。南宁的陈苒和朋友梁梦在“红军街”租下一间老房子,装饰一番,开了一间怀旧茶室,卖槐花粉、奶茶等。“今年十一开业以来,营业状况还不错,年轻人比较喜欢。”陈苒透露。
兴安县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东岸渡江广场。记者 徐天保 摄
渡江广场主题雕塑《一往无前》。记者 徐天保 摄
界首“红军街”。 记者 徐天保 摄
“红军堂”内景。 记者 徐天保 摄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