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时事论坛 > 正文 |
【地评线】桂声网评:激活创新引擎,决胜“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
2025年03月05日 15:29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孔悦然 |
“人造太阳”刷新纪录,国产邮轮建造提速,电动飞艇首飞成功,人形机器人有巧手……从“上天”到“入地”,从陆地到海洋,近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密集“上新”,展现出中国制造硬核实力,见证着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中国天眼”极目苍穹,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雪龙2”号破冰前行……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构建科技事业大厦的基石。近年来,中国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当前,我国在科技领域正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新赛道领跑的角色转变,这无疑对基础研究提出了更为迫切和更高层次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投入,聚焦基础元器件等关键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聚焦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持续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破除“重应用、轻基础”的惯性思维,建立包容试错的创新文化,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强化科技安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高速铁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和光通信等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到核电机组关键部件实现整机国产化,腔镜手术机器人、深海采矿、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再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开展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近年来,我国多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并实现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实践充分证明,抓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根本,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就能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梦想”号探秘大洋,到全球最快高铁列车亮相,再到低空飞行器炫酷起飞……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刷新着中国科技的新高度。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以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进阶”,产业体系新的“中流砥柱”逐步形成。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中,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的增速更是高达53.5%和25.1%。这启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生态建设,不断夯实人才培养这一创新根基,优化创新体系的前瞻布局,形成更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成果,更好培育新动能、新引擎。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让我们胸怀“国之大者”探索国计民生的实问题,着眼科技前沿研究关注学科交叉的新问题,弘扬科学家精神关注学术研究的真问题,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持,瞄准世界一流,引领科技发展潮流,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勇毅笃行、奋勇前行。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