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正文 |
【地评线】桂声网评:借算法向善之力,冲破信息茧房藩篱 |
2025年03月31日 12:51 来源:广西新闻网 编辑:邓色迎 |
3月30日,“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于南宁召开。这场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主办、光明网与抖音承办的会议,是近年来算法治理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一场针对信息茧房等算法问题,探讨技术伦理与社会价值共生的深度会议。 在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算法不仅是代码与数据的集合,更成为塑造社会认知、影响公共生活的“无形之手”。其中,“信息茧房”问题尤为突出。用户被个性化推荐系统困于兴趣的“回音壁”中,认知逐渐窄化,甚至加剧社会群体的割裂与对立,而这与算法的不当应用紧密相关。如何让算法真正服务于人,避免成为制造“信息茧房”的工具,成为此次分享会重点探讨的问题。 “信息茧房”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算法时代最受诟病的现象之一。平台一味推送同质化内容,加深数据鸿沟,还让虚假信息滋生,亟待治理。更值得警惕的是,算法的“技术黑箱”特性使其可能沦为权力与资本操控舆论的工具,进一步加剧“信息茧房”的形成。例如,热搜榜单的算法机制若缺乏透明度,便可能被用于人为制造话题、放大争议,甚至掩盖真实民意。全国政协委员李芸在两会期间直言,算法推荐机制若缺乏价值引导,可能成为低质信息传播的放大器,甚至激化社会矛盾。这种“算法异化”的背后,是技术理性对人文价值的挤压,也是商业逻辑对社会责任的僭越。 面对“信息茧房”等算法乱象,法治是筑牢底线的基石。自2022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构建起算法治理的法律框架。此前,中央网信办专项行动进一步细化治理清单,要求平台公示算法原理,正是将法规转化为实践的关键一步,这对打破“信息茧房”、增加算法透明度起到重要作用。 算法并非价值中立的工具,它的每一次推荐、每一次排序,都在无形中传递着平台的价值观。平台作为算法的直接运营者,也必须主动将主流价值嵌入技术逻辑,积极治理“信息茧房”问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出的“精选频道”打破单一兴趣推送,引入多元内容,正是对“信息茧房”的主动突围。 算法治理不能止步于“纠错”,更需迈向“共建”,以更好地治理“信息茧房”等问题。此次分享会提出的“多元合作、多方共治”理念,正是对这一路径的呼应。政府需完善立法与监管框架,从政策层面遏制“信息茧房”的产生;企业应探索透明化与可解释性算法,主动优化算法逻辑;学界可提供伦理研究与技术评估,为治理“信息茧房”提供理论支持;公众则通过监督参与治理,促使算法应用更加合理。 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始终是人的解放与福祉。当算法成为连接亿万用户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使命不该是制造沉迷、放大偏见或加剧不公,而应成为拓宽视野、促进理解、守护权益的“向善之力”。此次分享会的召开,既是对过往治理算法问题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方向的宣示:唯有将主流价值注入算法的每一行代码,让技术真正“以人为本”,我们才能走出“茧房”,迈向一个更加开放、公平、温暖的数字社会。(孔德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