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经济 · 生活 > 乡村 > 正文 |
壮美广西新山海经㊲|红水河畔人鱼舞 |
2025年05月16日 18:33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周映 |
视频摄制:记者 曹丽媛 “唔喂……唔喂……”一声声呼唤,飘荡于河面。 不一会儿,平静的河面银光闪烁,数百尾蓝刀鱼循声而至。 李国秀带着馒头,入水下潜。鱼儿越来越多,有的亲吻她的脸颊,更多的是冲着她的馒头摇头摆尾。 印刷女工李国秀每天都带着馒头到她的“快乐山庄”投喂蓝刀鱼。记者 莫迪 摄 一袭红装,一片蓝色,惊艳了红水河的清晨。 此间为天峨县城北方向红水河右岸鸡冠山下,被印刷女工李国秀称为快乐山庄,泳者之乐延续了20年。 时光不语,鱼儿却听懂了她的集结令。 一手扶桨板,一手接受鱼儿的按摩,游客蔡及时和女友同样感受了人鱼共舞的快乐。 他们从福建驱车20多个小时而来。 “慕名而来,这一趟太值得。”蔡及时说,这里清澈的河水呈淡蓝色,数以万计的银鳞游鱼在碧波中翻涌,宛若流动的星河。 “没想到鱼群这么亲近人,孩子兴奋得不肯走!”来自南宁的游客一家三口在亲水平台边投喂边感叹。 在六排镇老码头带着孙子喂鱼的四川游客感慨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是生态保护的守护者,也是受益者。 今年“五一”,到天峨喂鱼的外地游客达17万人。这个数字与天峨县常住人口持平。 天峨县这拨泼天流量,源自2006年9月。 随着我国第三大水电站——龙滩水电工程下闸蓄水,红水河由红变碧。 蓝刀鱼学名白条鱼,鱼体长而侧扁,侧面及腹部为银白色,背泛蓝光,喜群聚善跳跃。在清康熙年间曾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称为“鱼参”。 “青山环绕,鱼翔浅底”的绝美画面,为何出现在天峨? 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一睹“青山环绕,鱼翔浅底”的绝美画面。韦红卫 杨世民 摄 “水质改善是这一景观形成的主因,加上游泳爱好者长期定点投喂,形成了稳定的生态位。”天峨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渔业中队长黄宝飞解释道。 “2020年协会成立后,喂馒头是我们的必备节目,久而久之鱼儿有了记忆,也变得不怕人。”天峨县游泳协会负责人索文捷说。 黄宝飞介绍,蓝刀鱼喜栖石缝、善跳跃,所以天峨县在亲水平台设计时特意暗藏石缝暗礁,打造鱼儿专属“安居工程”。 这份对生态规律的尊重,让天峨人学会了与自然对话。 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天峨县建设了云榜村云岭梦乡、城区老码头、丘英游客集散中心、塘英码头、老年活动中心圆弧平台5个蓝刀鱼观赏点。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蓝刀鱼在水中游弋的壮观景象,还可以在清澈的河面上划桨前行,体验别样的水上乐趣。 今年“五一”,到天峨喂鱼的外地游客达17万人。近距离观赏蓝刀鱼在水中游弋,还可以在清澈的河面上划桨。王明福 摄 为保护这一奇观,天峨县今年3月出台龙滩水电站大坝下游天峨辖区水域护渔行动工作方案,将下游河段分为5个河段,24小时监控。 “打击非法捕捞、电鱼的重任,落在了公安部门的肩上。”天峨县公安局长韦智介绍,除了多点派警力,还启用3台无人机巡逻。人防与技防双管齐下,涉渔案件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每公里河岸配备专职保洁员,175名河长常态化巡河,99.4%的网箱完成整治任务。 水下蓝刀鱼,岸上金饭碗。 很多人的生活因鱼而变。 以前打鱼养家,现在护河致富。城东社区的叶树军打了几十年的鱼,从2023年开始经营打捞和桨板租赁业务,禁渔期还主动劝导不要垂钓。“现在收入比打鱼好太多了。”叶树军说。 生态红利如涟漪般扩散:游客井喷带动餐饮、住宿收入成加倍增加,200余户村民通过民宿、鱼苗养殖增收;大学生返乡开设短视频工作室,用镜头讲述家乡故事;生态研学、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加速布局。 “明年再来喂鱼!”夜幕降临,游客踏上归途,红水河又恢复了宁静。人鱼舞未央,新的希望正在孕育之中。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