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网民“金点子”征集活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科技创新让广西柑橘产业更“甜” |
2025年06月11日 09:18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梁菡 |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柑橘种植基地。2023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达到950万亩,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10、全国的1/3,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一。广西各类柑橘品牌数量占全国农业品牌的53.4%,市场影响力逐年攀升。其中,武鸣沃柑、融安金桔、富川脐橙等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榜。 然而,广西柑橘产业发展还存在着黄龙病防控难、标准化科技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化建设有欠缺、科技人才支撑不足等困难短板。科技创新是提升柑橘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富川脐橙产业发展实践,对科技创新赋能广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品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控 目前,广西柑橘品种资源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存在新品种更新缓慢,品种同质化严重,抗病性与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建议支持完善柑橘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持续引进适合广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柑橘品种,加速培育抗黄龙病、抗裂皮病等抗病虫害品种,强化无病毒苗木繁育,严格落实柑橘苗木市场准入制度,丰富品种结构,延长上市时间,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提升绿色防控水平方面,学习借鉴湖南省经验,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建议完善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加大绿色防控技术和绿色防控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重点解决红蜘蛛、溃疡病等顽固性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安全性。 同时,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和预警平台,研发AI识别与监测系统,推广应用“耘眼App”柑橘黄龙病快速识别AI系统,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果农防控防治。 二、以智慧农业提高柑橘产业现代化水平 2024年,《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将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纳入农技推广范围,强调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建议加快普及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集成气象站、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加强对柑橘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病虫害等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重点打造一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高新产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 针对广西果园受限于地形复杂、农机适配性差的问题,加大机械化果园改造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支持适合广西地形特征的中小型智能化农机研发,推广自走式修剪机、采摘机器人、果园运输机、喷药无人机等设备,提高果园机械化水平。引导果园土地整合连片种植,支持开展宜机化改造、标准化建园,不断提高果园生产效率。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溯源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卖点。建议推进柑橘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用数字农业、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柑橘种植、加工、运输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实现“一果一码”溯源,不断增强消费者信任,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三、完善采后商品化处理,推动柑橘产业链增值增效 加大推广智能化分级分选。智能化分选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分选的局限性,是提高柑橘产业链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内容。建议引入智能算法、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集清洗、打蜡、保鲜、分级、智能配重、包装等工序于一体的智能加工生产线,实现果实糖度、外观瑕疵等精准分级,推动柑橘“按质定价”。 延长果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广西柑橘加工企业多集中在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数量和品种较少,附加值低。建议加大柑橘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支持企业开发柑橘浓缩汁、果酒、果醋、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区域性加工产业园,不断丰富生产端、开发新产品、形成新业态,提升产业发展附加值。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广西已建成4381个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储藏能力220万吨,但全区柑橘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冷藏保鲜设施覆盖率仅为11%左右。建议加大建设通风库、冷库、气调库等贮藏保鲜设施的支持力度,推广应用绿色保鲜剂,延长货架期,提高果品品质;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在主产区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中心,推广移动冷链车,构建“田间地头—区域中心—消费终端”冷链体系,提高果品的流通效率和质量保障能力。 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广西柑橘产业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基层农技人员力量薄弱,高校培养体系不完善,针对智慧农业、设施栽培等前沿课程占比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议深化柔性引才专项改革,完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区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导高校根据柑橘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农业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大对柑橘种植户的培训力度,加强本地技术型和网络销售型人才培养,打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应加强柑橘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与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等合作。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融合开展科技攻关,设立科技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柑橘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新型山地农机、品控物流保鲜技术、高值化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领域技术研发。 同时,注重提升科研成果转化。广西高校科研院所在柑橘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等领域科研成果丰富,但成果转化率不足30%,远低于发达地区60%的水平。为此,应深化产学研合作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强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科研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五、深化品牌营销与文旅创新 一是持续推动品牌升级。以富川为例,该县通过打好“绿色”“长寿”“富硒”三张牌,推动富川脐橙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区域品牌百强榜。建议以科技手段结合特色柑橘产品,融合文化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代表性品牌IP;统一品牌形象设计,推出品牌代言人及产品标识,充分利用“广西好嘢”的公益性品牌宣传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其他区域性展示活动,扩大展销宣传,提升广西柑橘品牌形象。 二是持续拓宽销售路径。广西“面朝东盟、背靠西南”,拥有“海、陆、空、水”协同发展的交通网络,市场前景广阔。建议充分应用“大数据+”加快构建全区柑橘水果一张图,搭建柑橘信息平台,做好柑橘产、供、销各方面信息的搜集与发布工作;加快发展网络直销、订单农业、提前认购等新型营销业态,争取销售主动权;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深化与东盟、欧盟等主要出口市场的标准对接,建立国际标准互认机制,突破出口壁垒。 三是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富川依托国际慢城优势资源,创新“橙+旅”模式,开发“富川生态云农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建议充分挖掘和拓展柑橘产业的休闲、旅游、康养、文化、研学等功能,利用AI、VR等技术拓展云上农场、智慧农业研学基地参观、采摘体验等新场景,推进旅游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 (韦昌平,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