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百家言 > 正文 |
《南京照相馆》:以光影为刃,刻写民族记忆的丰碑 |
2025年08月29日 17:47 来源:网信崇左 编辑:邓子霖 |
当暑期档的热闹喧嚣如退潮般渐渐消散,电影《南京照相馆》却似一座高耸的丰碑,以高票房的辉煌成绩,在2025年的中国电影银幕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作品,它是一面精准映照历史真相的镜子,是一场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庄重仪式,引领着人们踏上觉醒之路。 “照相馆”为轴,奏响觉醒群像序曲。电影《南京照相馆》以“照相馆”这一独特的叙事支点,将镜头聚焦于1937年南京城内一家名为“吉祥”的照相馆。这座在战火中摇摇欲坠的封闭空间,宛如命运的漩涡,将不同职业、毫无交集的小人物卷聚在一起。邮差阿昌、龙套演员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他们在至暗时刻,从最初的“求生”本能,逐步完成了向“觉醒”的精神跨越。这种在小空间里展开的群像戏,生动地展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觉醒的过程,铭记历史从个体的觉醒开始,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暗房显影时,底片揭露暴行真相。影片中,“洗照片”是核心动作与关键场景。暗房那如血般殷红的灯光下,胶片由模糊到清晰的显影过程,恰似历史真相在层层遮蔽中逐渐浮现。日军强迫百姓摆拍的“亲善照”,与真实屠杀场景的并置,无情地揭露了侵略者妄图用镜头前的虚假笑容掩盖屠刀下血腥的丑恶嘴脸。当阿昌、老金冒着生命危险将证明日军暴行的照片秘密留存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觉醒,更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对真相的坚守、对尊严的捍卫,这是铭记历史的关键一步,让罪恶无所遁形。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和平。在否认历史的声音仍存的今天,《南京照相馆》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守护者。当底片在暗房中显影,当记忆在光影中重生,我们终将明白:那些在黑暗中举着灯的人,那些用念想对抗毁灭的人,才是民族精神最坚实的脊梁。唯有觉醒,才能铭记历史;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和平,让民族的未来在光明中稳健前行,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大地。(秦玮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