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桂声 > 地评线 > 百家言 > 正文 |
213盏路灯照亮了什么? |
2025年09月16日 11:00 来源:河池融媒客户端 编辑:邓子霖 |
夜幕降临,国道210线金城江区河池镇路段213盏新装路灯亮起,照亮了14公里道路。 213盏路灯亮了,照出了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更照见了某些职能部门的慵懒懈怠:为什么这样一条日均车流量1.2万辆的“主动脉”,时至今日才结束“黑灯瞎火”的历史?为什么关系6个村(社区)数万名群众出行安全的民生工程,非要等到人大代表反复呼吁、持续督办才能解决? 老百姓常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14公里国道长期缺乏照明,交通事故高发,群众夜间提心吊胆地打着手电筒出行,这些难道相关部门真的不知道吗?恐怕不是不知,而是不为。 相关部门守着条条框框,“资金不足”“权限不清”“规划未批”等等,都可以成为其推诿塞责的理由,民生问题一年年拖了下来。这种“不推不动、不喊不来”的做派,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河池市12345热线的“未解决工单”中,类似推诿扯皮、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并非个例,甚至需要纪委监委专门开展专项整治来督促解决。 相比之下,人大代表的主动作为更加凸显了某些职能部门的被动缺失。河池镇的人大代表常态化走访调研摸实情、听民意,将群众呼声转化为具体建议,并持续跟踪督办直至问题解决,这种“脚下沾泥、心中有民”的履职态度,与“高高在上、无所作为”的官僚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长期以来,河池市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大民生议题持续跟踪监督,推动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比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推行“票决制”,让民生项目从“为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南丹县车河镇实行“人大代表+”模式,让代表带头发展产业、联系群众……这些将代表履职嵌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证明,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办法总比困难多。 213盏国道路灯终于亮了,也反映出民生问题协调机制的不畅通。一段道路照明,涉及公路、财政、规划等多个部门,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协调推动,很容易陷入“踢皮球”的困境。国道路灯从资金审批到工程竣工仅用数月时间也足以证明,只要领导重视、部门协同,民生问题完全可以快速解决。 一盏路灯,照亮的是道路,温暖的却是民心。当前,河池正全力推进“六新河池”建设,乡村振兴全面铺开,更需要各职能部门摒弃官僚主义、主动担当作为。只有各个部门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才能让河池的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的幸福更有质感。 期待这213盏路灯不仅能照亮夜晚的道路,也能照亮某些部门心中的“盲区”,唤醒其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土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