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专题 > 焦点 >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网民“金点子”征集活动 > 典型案例 > 正文 |
高质量发展我来说 | 推广“GPIT+无人机”,为广西农林产业发展添翼 |
2025年09月17日 16:30 编辑:袁琳 |
在广西云-广西日报推出的“高质量发展我来说”网民“金点子”征集活动中,85岁的广西林业科学院退休老专家周军积极建言,希望能在我区大力推广GPIT即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并与无人机配合开展植保机防作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林业可持续发展。 十余载试验证奇效 多种作物增产显著 GPIT是由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开发的一项农业生物技术,其核心原理在于诱导植物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其代谢过程得到优化,从而显著提高光合速率,并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实现高产、抗逆及抗病虫害的效果。 相关报道称,该技术目前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区不同纬度、海拔的各种环境条件下,做了大量的生产示范和极限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我国植物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良璧认为,GPIT“是世界顶尖技术,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周军介绍,他从2009年起,通过与种植户合作等方式,在不同场景下开展多种农林作物的GPIT对照试验,证实该技术的确能够较大幅度地促进作物增产。 2010年,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的那坡村,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水稻增产70%;2012年,在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的石塘村,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花生增产近60%;2014年,在柳州市柳城县四塘茶厂,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茶叶增产137%;2015年,在柳州市的贝江河林场,试验林与对照林相比,杉木幼林的材积平均值增长率提高了78%以上…… 周军还将GPIT技术用于西瓜、玉米、甘蔗、砂糖橘、柿子、沃柑、绿桐、青柚、百香果、辣椒、八角、荔枝、火龙果、红薯、马蹄等作物,这一系列的试验也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 近期,广西林业科学院也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尝试应用GPIT生物制剂。该院高级工程师潘波告诉记者,试验数据目前还在分析中,但初步来看,GPIT技术确有增产效果。其具体产出质量与经济效益,仍需进一步试验支持。 契合新质生产力 期盼评估加速推广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周军认为,“GPIT+无人机”就是广西农林产业需要大力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无人机对各种农作物喷施GPIT生物制剂,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光合利用率,达到优质、高产、无污染的目的,是生产有机、绿色农林产品的有效途径。 “这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是经过实际应用并发表在期刊论文《推广植保无人机在新技术的应用》中的成功做法。”周军说,该论文发表在2022年12月的《农村实用技术》期刊上,文中提到:GPIT生物制剂无毒、无害,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是一项高科技世界领先的技术。中部某市将GPIT技术与农业植保无人机有机结合,在农作物主产区的粮食与果树种植区规模化应用中效果十分显著,当地政府在积极引导鼓励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已有计划在全省各地大范围、更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首先要从毒性、残留、环境影响、健康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才能决定是否对一种生物制剂进行大面积推广。”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表示,在对GPIT技术进行广泛应用之前,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出具权威检测与推广意见。 周军希望,他的建议能够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及时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并出具权威检测与推广意见,让GPIT技术有机会在广西进一步地推广开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