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首页栏目 > 滚动新闻 > 正文 |
何以南宁 |
2025年09月17日 18:45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社广西分社 编辑:冯芯然 |
开放“国际范” 南宁市区航拍。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邕州阁的琉璃飞檐 与东盟建筑的鎏金翘角 交相辉映 老友粉与冬阴功的酸辣 相得益彰 从“东盟一街”漫步到“东盟五街” 榴莲、山竹、火龙果 东盟水果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村民卸下刚采摘的砂糖橘。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南宁,古称邕州 得名始于南疆安宁之意 千年前 这里的商船沿江而下 连接海上丝绸之路 烙印下了这座城市的 开放基因 2024年4月11日,在“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南宁市青秀山主会场,演员在庆祝佳节。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到东盟” 南宁,是距离东盟国家 最近的省会(首府)城市之一 从南宁出发 国际旅客列车直达越南 南宁国际铁路港 发出的中越班列 实现货物当日达 以南宁平塘江口为起点的 平陆运河 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 运距最短、最便捷的 出海通道 图为南宁国际铁路港。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南宁 是中国—东盟博览会 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 永久举办地 连续22年 来自东盟国家的朋友们 共赴一年一度的金秋之约 见证 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 一个个开放平台落地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信息港 一个个合作项目加速推进 图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黄维业 摄 在这里 老朋友叫“老友” 如今,老友们迎来新故事 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选购泰国咖啡。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AI赛道里的“黑马” 图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黄维业 摄 位于邕江南岸的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有一个特别的简称 “南A中心” 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举行首批东盟企业项目签约及入驻仪式。叶子榕 摄 它的崭新亮相 不仅将成为广西的创新发展平台 也将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 数字合作的强劲引擎 有政策、有支撑 有资源、有场景 东盟国家出题 中国企业解题 “出生”不到半年 南A中心 算力就达超大规模级 它向世人传递一个强烈信号 人工智能的赛道 广西绝不会缺席 6月30日,南A中心展示中心投入试运营。叶子榕 摄 “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 坐拥人工智能领域的海量资源 丰富的东盟语料基础 东盟语言人才资源 南A中心的独特优势 让“人工智能+”产业 其时已至 其势已成 今年2月 广西代表团访问老挝 双方签约 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这是我国与东盟国家签订的 首个人工智能合作创新平台 合作之路,再启新篇 一半青绿 一半烟火 “半城绿树半城楼” 是南宁 最写实的笔触 这是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的杉树。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是南宁人 最寻常的生活 观众在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园参观花境大赛作品。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截至2024年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09%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 榕树、香樟…… 芒果树、龙眼树、木菠萝树…… 不仅“树张力”拉满 “果张力”也拉满 绿化带也可以“收获满满” 汽车在南宁大桥上行驶。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有人说南宁是 “一座不睡觉的城市” 夜市 是南宁美食的灵魂所在地 “一个晚上根本走不出一条街” 这里处处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柠檬鸭的清香 与烤生蚝的鲜甜 酸嘢的味蕾奇袭 在霓虹灯下跳着探戈 记者在品尝南宁特色美食酸嘢 “友仔,去嗦粉咩?” 是这座城市 最温暖的问候 图为老友粉。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这里 有一种幸福叫做从白天吃到黑夜 生榨粉、老友粉、宾阳酸粉 …… 在这里 小小一碗粉 就有一百种打开方式 在广西南宁市“南宁之夜”街区,游客逛夜市。蒋克青 摄 山水交融的生态之美 热辣滚烫的人间之味 开放包容的城市之姿 蓬勃向上的AI之势 南宁“太gǐng了” (南宁方言:形容很棒) 图为南宁市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