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 广西频道 > 正文 |
广西日报柳州头条|千年古县韵悠长 文旅融合谱新篇 |
2025年09月18日 11:01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编辑:陈明桂 |
广西日报9月18日聚焦柳州市柳城县。 金秋九月,融江两岸山水如画,清风送爽。为期两天的柳州市第八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柳城县圆满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八方来客的文旅盛会,不仅再度唱响徐霞客所留“双龙聚玉带,文昌出秀才”的千古名句,更让这座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的千年古县,绽放出独特魅力。 大会虽已落幕,余韵却愈发悠长——41万柳城人民正以资源为笔、产业为墨,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甜而有韵、古而弥新”的发展画卷。 这里,是柳城。 千年积淀,铸就文旅根基 秋日晨曦中,凤山镇老街巷沐浴在柔和阳光里,古朴韵味扑面而来。作为“百里柳江第一镇”,这里历经1500余年沧桑,古民居依然错落有致。斑驳的砖墙、层叠的飞檐、苔痕点点的黛瓦,在晨光中静静诉说岁月流转。 柳城作为柳州“龙城”的发源地与百里柳江源头,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融江两岸的“江景+古韵”让凤山镇尽显典雅气质。 百里柳江源头——三江交汇处。 彩调传承发展。 地方传统文化舞龙。 凤山镇内,广西四大佛教名寺之一的开山寺香火缭绕,诵经声隐隐传来。寺外郁郁葱葱的大树下,游客纷纷驻足留影。“每年我都会来好几次,这里环境清幽,既能感受宗教文化的宁静,又能欣赏周边自然风光。”来自柳州的游客张先生说。 如今,声名远扬的凤山庙会,已成为吸引区内外乃至东南亚游客的年度盛事;本地特产柳城云片糕自乾隆年间传承至今,已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柳城巨猿洞古生物化石出土数量居世界之首,众多历史名人、英雄典故与时事变迁,共同构筑了柳城坚实的历史文化基底。”柳城县博物馆馆长廖桂引介绍,目前巨猿洞遗址公园已完成前期规划,未来将通过考古展示、科普研学等形式,使这一世界级古生物资源成为人们触摸远古文明的窗口。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特色文艺之乡(彩调、山歌)、广西书法之乡等品牌效应持续释放:彩调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进驻景区驻演,年均演出超200场;书法元素融入蜜橘包装、云片糕礼盒等文创产品,让墨香与果香、米香交织共生,极大提升了产品文化附加值。柳城正深度挖掘非遗和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打造集文化传承、商业休闲、沉浸体验于一体的文旅IP。 “甜美”产业,激发文旅新动能 进入9月,地处“百里柳江”风光带的云栖沙埔漂流综合体项目内,依然欢笑声不断。这座隐于青山绿水间的农庄,已成为周边游客的新宠。“一期项目已建成5.8公里漂流水道,二期将打造集水上运动、温泉疗养与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景区,预计年接待能力达80万人次,成为柳州‘夏日亲水’旅游新地标。”景区负责人郭智军介绍。 周边农户纷纷借势发展,有的出租闲置空地作为停车场,有的批量供应自养土鸡,初步形成“漂流+住宿+农家餐饮”的一站式消费闭环。 游客在沙埔河漂流。 游客在沙埔河漂流。 游客嘉宾品尝柳城特色美食。 作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柳城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山、水、林、田有机融合。依托这一优势,该县正全力构建自然与人文交融互促的文旅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春祈福、夏戏水、秋品果、冬赏枫”的全季旅游模式。 伏虎华侨农场内的伏虎茗园,四季茶香袅袅。体验手工制茶的游客感叹道:“亲手制茶、品茶,才知伏虎茶名不虚传。” 伏虎茗园产学研游项目依托国家级特色产品,打造有机茶园、自治区级研学基地和四季花海农场,建成集茶文化体验园、手工制茶楼于一体的茶旅研游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获评自治区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还被评为自治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去年,我们共接待学生研学团队1.2万人次,孩子们在这里既学茶文化,也感受田园之美。”茶厂厂长何海华说。 学生在伏华茶园研学,采摘茶叶。 研学学生体验手工制茶。 茶艺师为游客嘉宾泡茶。 游客嘉宾品茶。 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古砦仫佬族乡拥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景区内,3000多亩富硒稻田绿浪翻滚,桂中最大最美的蓬坡红枫林露营基地帐篷错落,柳州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静静屹立…… “我们将聚焦古砦,深度挖掘民俗、红色、农耕等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柳城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杨茜表示。 柳城还持续释放“糖甜”与“果甜”资源魅力:县甘蔗研究中心推出甘蔗文化体验园,游客可体验榨糖、制作红糖文创产品;金秋蜜橘采摘节年均带动销售10万吨,实现“文旅+农业”产值超3亿元。“甜美”不只是口号,而是贯穿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实感体验。 全域协同,绘就发展新图景 柳城不仅拥有诗意般的文旅底色,更具备坚实的产业根基。该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成功构建“1+2+5”优质景区矩阵(包括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5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着力打造“一心两带三区”全域旅游格局,持续擦亮“千年古县 甜美柳城”金字招牌。 2024年,柳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6亿元,文旅相关产业贡献率达18%。“在今年重点推进的‘四个百亿’产业中,食品医药聚焦康养药膳,木材加工侧重文旅文创研发,金属精加工为景区设施提供定制服务,逐步形成‘工业+农业+文旅’协同发展新格局。预计全年文旅产业产值将突破45亿元。”该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赖建锋介绍。 柳城还将沙埔河漂流、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等12个项目纳入市级大健康和文旅重点项目库,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如今,“一心两带三区”全域旅游格局正加速成型——融江山水文化风情带串联开山寺、凤山古镇等重要景点,古砦民俗、太平自驾、凤山度假三大旅游区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共赢。 嘉宾游客拍摄柳城风光。 游客在体验手工油印报纸。 柳城县城全景。 “作为柳州市中心城区协同发展的‘两翼’之一,柳城将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主动融入全市文旅发展大局。”柳城县委书记李柳彬表示。 柳城与融安、融水联合推出柳北三县民俗生态游线路,去年共享客源突破200万人次,不仅带动区域文旅发展,更让游客一站式体验多元民俗与生态。当前,柳城正不断深化“文旅+”战略,推动文旅与农业、康养、体育、非遗等深度融合,让云片糕、牛腊巴、壮欢山歌等“老资源”变身“新卖点”,通过创意与场景赋能,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从巨猿洞的远古足迹,到沙埔河上的漂流欢歌;从仫佬族的民俗盛宴,到伏虎茗园中的缕缕茶香——柳城,正以千年历史为基、“甜美”风貌为魂,沿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道路,走出一条独具韵味的文旅融合之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更多精彩图集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