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艺术流传百年
据资料记载,渔鼓和道教颇有渊源,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深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居民喜爱。清朝末年由湖南传至广西,以桂林渔鼓最为有名,后传入柳州。
“由于地域环境和语言习惯不同,柳州渔鼓和桂林渔鼓还是有点差别的。”薛姑随口哼起了桂林渔鼓,柔和婉转的小调十分悦耳动听。随后,她又唱起了柳州渔鼓,明快的节奏和有力的尾音,更能鼓舞人心。
渔鼓之所以受到众人喜爱,不仅因为好听,更因为好学。“渔鼓和彩调差不多,有固定的调子,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事情,配上不同的歌词。”薛姑说通常一首曲子长约5分钟,有8-10节唱词,每节有4句唱词,每句7个字。“唱词整齐押韵,唱起来就很好听,简洁又有力。”
“四川地震声声响,全国人民都来帮。各省各市都到来,一家有难万家帮。”这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薛姑和团员们一起创作的唱词。艺术团到各个乡镇、社区演出时,这一段渔鼓表演总能引起巨大的反响,募捐到了不少善款。“这就是渔鼓的魅力,简单的唱词,明快的曲调,很能打动人心。”
上一页 下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