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技艺悉数传授
如今每周一、三、五晚上8时,是艺术团集体排练的时间。虽然薛姑早已退休,可她从未缺席任何一场排练,一直在研究如何将传统的渔鼓,演绎出现代的味道。“现在的渔鼓好看多啦!”薛姑说,以前渔鼓都是一个人表演,现在加入了伴唱和伴舞,主唱和伴唱有互动,表演形式丰富了不少。
薛姑召集几名团员,为记者表演了一支新曲目。只见伴唱者手里拿着银筷和瓷碟,随着乐曲的节奏上下敲击,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唱到每节唱词的最后3个字,团员们便整齐地和唱,让乐曲的层次分明不少。
团员姚佩芳说,敲盘子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当初她光是这个就练了将近一周时间,因为两只手很难协调过来。薛姑介绍,敲盘子的专业说法叫“脆碟”,一只手夹着一支筷子和一个瓷盘,让二者有节奏地撞击;另一只手拿着另外一支筷子,按照同样节奏敲击瓷盘的上、下、侧面。“如果没有银筷和瓷盘,用两个小酒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薛姑的带领下,团员们不论男女,几乎都会哼上一两句渔鼓唱词。下个月,艺术团将在刘三姐大舞台表演新排的曲目,而主唱却不是薛姑。薛姑说:“我已经老了,应该把这种说唱艺术表现形式传给年轻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渔鼓独特的魅力。”
上一页 |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