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
首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旨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建设科学文化强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大赛由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广西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受到区内外科普创作者热烈关注。
首次开展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
大赛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通过新华网、光明网等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征稿启事、H5、海报,面向科普作家、媒体编辑记者、科技工作者等,广泛征集科普作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微视频作品、科普主题课件、重大科普活动(平台)标识设计等作品,共收到参赛作品1164件。这是我区首次针对网络开展的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激发了网络科普创作者的极大热情。这也是我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中“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的要求,首次把科普主题课件作为一个比赛类别,让长期开展科普讲座、从事科普讲解的专业人士的成果得到广泛展示。本次大赛覆盖面较广,区内共有近百家单位参赛,也收到北京、广东、山东等七省市的数十位创作者来稿。
大赛活跃度高受公众广泛关注
本次大赛得到人民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
大赛共收到作品1164件,经形式审查、分组评审、综合复评、终评等环节,共评出获奖作品一等奖4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24件,优秀奖171件,优秀组织单位15个。其中,40件优秀作品入围网络投票环节,经过公众7天的投票,最终有10件作品获得最佳人气奖。大赛活跃度高,受公众广泛关注,在网络投票环节,访问量为12.1万,累计投票42.3万,《广西火桐》作品票数为12.3万。本次大赛创新宣传形式,在广西青少年科普创作专题论坛上对首届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进行正式发布,并广西科协微信公众号、广西科普作协微信公众号、《小博士报》上开辟专栏,刊登优秀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作品特色明显易于传播
本次大赛征集作品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权威性高。参加大赛的创作者多是气象、地震、卫生系统等领域专家,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真正做到了既做科研又做科普。二是贴近性强。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多数是创作者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选取大家身边的关注点,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创作,贴近公众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了大众科普。三是趣味性足。本次大赛来稿最多的是视频类作品,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公众读起来、看起来很轻松,也很容易在阅读、观看中学到、掌握到科学知识。
本次大赛团结引领广大科普创作者、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加快推进我区科技与文化事业、科研与科普融合、科普创作繁荣,有助于推进全民科普,提升我区公民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