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科学技术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具体实施
“科技列车河池行”是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于2022年7月26日-28日在广西河池市举行。科学之夜是“科技列车河池行”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广西科普传播中心具体实施,活动以创新精彩、互动性强的特点亮相河池,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节目科教融合,突出创新,优中选优
此次科学之夜活动是集科普实验、魔术、科普情景剧等于一体的全民科普嘉年华,节目内容精彩纷呈,生动活泼,互动性强,尽显科技魅力,以创新、精彩、生动的特点服务“科技列车河池行”,首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利用网络直播和融媒体宣传,让线上线下观众同步饱享“科技盛宴”,感受科技魅力和乐趣。
11个表演节目包括9个科普表演类节目,1个河池民族非物质文化表演节目和1个河池民族特色科普情景剧。节目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有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乘车安全知识、疫情防控知识、消防知识,也有通过魔术表演揭秘的科学原理。其中,由1名铜鼓传承人、6名小学生皮鼓手、20名铜鼓手、4名山歌手组成的河池民族非物质文化表演节目作为开场颇具新意,鼓声、歌声传递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观众展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整台科学之夜活动,可谓是一场科普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视听盛宴,努力探索科学普及与艺术展示的结合,拉近社会公众与科学家的距离,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集中展示科学研究成果,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
活动节目表演者不仅有非遗传承人、“科学大咖”英国化学博士、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还有机器人机甲。压轴节目消防机甲的表演,既运用了先进技术,也在机甲的表演设计上着重表现消防科技的元素,用耳目一新的方式科普消防知识,带民众走进别样的科学之夜。
科普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力大
科学之夜旨在营造“小手拉大手,全民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在活动前期,利用广西科普传播中心融媒体平台,提前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创新和亮点内容,进行预热宣传,增加本次活动的影响力、号召力,充分营造活动前期氛围。
活动当晚,定向组织260组家庭共520人到现场参加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这场炫酷的亲子科技嘉年华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和科普乐趣。同时,充分发挥线上展示覆盖面广、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优势,通过网络向河池市各界群众和中小学生播放,近20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全面提升公众体验,助力科普事业发展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此次活动节目以民族歌舞、科普剧、科普实验、科普秀、科普短视频等形式,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休闲的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向公众传播14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科普覆盖面广,观众参与度也很高。在节目表演间隙,活动设置了2个科学知识有奖问答环节共10组科普问答题,主持人提出科学问题供观众思考并解答,更加点燃了观众对科学的无限热情。在科普志愿者的带领下,观众不光从理论上认识了观天识云的知识,了解了与气象相关的科学知识,还在现场用材料包制作了云朵灯,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云朵灯制作、科普互动问答、消防机甲等互动环节将现场热度拉满,激发了青少年群体对科学知识的好奇与兴趣,为公众营造了一个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科学氛围浓郁的科学节日。
科学之夜活动圆满结束,但科学从未止步。今日科协、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技产业、中国农村科技、中国经济网、新浪财经、科技日报、小博士报等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转载,丰富了活动宣传内容及形式,持续扩大了活动的科普影响力和传播力。